五院前1%的北大、人大、交大学硕保研经验:鱼跃龙门处,金榜题名时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编者按
锦鲤高跃门庭瑞,玉兔喜临万物新。今天,来自中南财的木木夕师兄为大家带来长达万字的北大、人大、上海交大保研经验。大年初二,鱼跃法学团队祝大家新的一年“兔”飞猛进、大展宏“兔”,惟愿各位鱼跃龙门、金榜题名!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!
向上滑动查看目次
一、个人经历
二、前言
三、保研目标的评估与选择
四、个人保研经历梳理
五、学习材料推荐
(一)民法著作推荐
(二)刑法著作推荐
(三)法律英语材料推荐
(四)其他著作推荐
六、院校专业分析
(一)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(STL)
(二)上海交通大学学硕
(三)中国人民大学法硕
(四)北京大学法硕
七、保研寄语
一、个人经历
本科院校:一所校名很长的传统政法院校
校内裸分排名:5/820
保研综算排名:2/820(相比于裸分排名作用不大,下详)
英语成绩:雅思7.5分,其中阅读9分
实习经历:上海星瀚(武汉)律师事务所主题式实习
竞赛经历:
第十八届“理律杯”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季军、优秀辩手;
第十九届“理律杯”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季军、优秀辩手;
第二届全国高校民商事模拟法庭竞赛季军(3/64)、小组最佳辩手(1/24);
另有无甚含金量的竞赛奖项若干
科研经历:
第二届“未来精英杯”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三等奖;
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主持人;
另曾参与校设“博文杯”科研项目
获奖经历:
北京仲裁委员会奖学金;
文澜奖学金;
吴汉东法学教育学生奖励基金;
法学院“十大法科学子”;
一等奖学金*2
OFFER情况:
二、前言
如果说对于保研有什么遗憾的话,那就是我在后半程逐渐变得轻浮焦躁。其实如果真心喜欢学术的话,本可以任性而为,我们在目标的引导下全力以赴,遵循兴趣的指示专心读书,这本身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。而悖论在于,越是随心所至,越是怀着“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”的心情,就越不容易陷入焦虑的空转,在最终的录取结果上常有意外之喜。
本经验贴主要是笔者自身独特经验的梳理概括,以及针对特定院校的考核分析,不涵盖保研步骤等基础性介绍,建议在对保研过程已经具备一定了解的前提下阅读。如果希望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,可以关注鱼跃法学发布的其他经验贴。
三、保研目标的评估与选择
选择投递的院校与专业,是最容易让人陷入纠结的环节。其实最简单的一种决断方法,就是参考与自己排名相近的师兄师姐的去向,在此之上根据个人专业志趣进行微调。举例来说,我的学业排名是5/820,与去年一位上岸北大法硕的优秀前辈相近,于是我将北大法硕选定自己的第一目标,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其他方面的安排。
选择北大法硕,还有若干其他方面的理由:(1)我强烈希望进入一所综合类大学,获得更为健全的人文视野,而北大无疑是国内博雅教育方面的翘楚;(2)尽管学科分工的现象客观存在,但我固执地希望逆潮流而行,做一位通识家,保持对于所有部分法的了解;(3)我完全不考虑进入体制,因此没有必要纠结学硕与法硕;(4)北大法硕在考核上覆盖面最广、难度最大,只要按照北大法硕的要求复习,通过其他院校的考核皆非难事,也基本不再需要专门复习法考,因而可以避免精力的分散。
四、个人保研经历梳理
保研的时间安排没有一定之规,我的时间线也仅仅构成一个参照。如果复习进度比我慢,不必陷入焦虑和自我批评;如果比我快,倒可以在心里偷偷庆幸一下,给自己更多信心。
二月:主要是了解保研信息,进行方向规划。辅导机构、往年前辈、目标院校官网都是保研信息的可选来源。此外,我还在二月里与几位要好的朋友组建了一个线上读书会,共同研读王泽鉴老师的著作,尤其精读了《民法总则》。总的来说,我在寒假里过得懒懒散散,并没有太多作为。按照往年的经验,其实可以在寒假里提前把夏令营的资料准备好,节省后面投递的时间。另外,也可以在寒假就逐步开展对民法、刑法的复习,毕竟这是法教义学最为发达的两门实体法,无论什么专业,在后面的考核中都可能会涉及到民刑的内容。
三月:考雅思。归纳往年的录取情况,如果希望上岸清北人三大校,那么六级成绩应在550分以上为宜。不过这一标准也并非绝对,如果专业能力足够优秀,似乎也有几乎补足英语的短板。这可能是我整个保研历程中最紧张的一个月,毕竟我的英语基础相当一般,但为了避免耽搁后面的复习,又必须尽快考出相对满意的成绩。不过三月份也是我在整个备考期间最快乐的时间,在升学压力的倒逼下,我逐渐发现了学习外语的意趣,每天忙得不亦乐乎。事后回顾,对英语能力的提升应该是我保研的最大收获。
四月:复习民法、刑法。这段时间刚刚考完雅思,正是春风得意,学习时心情颇佳,但是由于过分松弛,效率也不大高。这段时间对民法、刑法的学习限于基础知识和体系结构的整理,较少深入。同时,我也没有完全懈怠英语的学习,继续与朋友们组织起法律英语小组,定期练习口语。对于法律英语的学习,有一个好的“旁门左道”:阅读《民法典》的英译本。对于法条的中文版本,由于已经阅读过太多遍,我们可能已经感到麻木,此时英文文本则能带给我们新鲜的刺激,不仅有利于英语的学习,同时也促进对于中国法自身的思考。当然,人大法工委的官方译文似乎有不少槽点,后续应该会推出更好的翻译文本,师弟师妹可以留心关注。
五月、六月:复习商法(含经济法总论)、民诉,同时开始写材料、投递夏令营。夏令营投递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,应当提前做好心理预期。我的心态在这段时间开始出现波动,而说来或许可笑,波动的起因除了学业压力之外,还因为我忽然陷入一种哲学性的内耗,譬如说我每天都在追问“法律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吗”、“公平性的终极意涵是什么”、“法律真的能促进社会公正吗”等架空的问题。这些思考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,它们部分是受到社会新闻事件的刺激所致。我忽然发现,相比于法学,哲学专业或许更能解答我的疑惑。我甚至一度考虑过转换专业,但终究没有冲动行事。6月15号,我入营上海交通大学,斩获了第一个OFFER,但是心态并没有随之完全放松。一方面,那种属于哲学学科的问题意识搅得我不得安宁,但部门法的知识暂时不能解决我的疑惑;另一方面,升学压力也仍然存在,基于现实考虑,我也不能放弃对于部门法的学习。于是我几乎每天都在某种没完没了的空心病中度过,逐渐变得浮躁。可以说,我是随着九月份上岸之后的调整与阅读,才逐渐与那些问题意识共存和解,并重拾对法学完完全全的热爱。
七月、八月:先是为了备考人大复习XF、法理,在通过人大考核后,开始主攻刑诉。刑诉是一门背诵量颇大的学科,完完全全地掌握需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。这段时间因为回了家,我的学习效率大为下降,经常陷入自我批评。但是由于手里已经拿着上交的OFFER,已经有了退路,又有点提不起学习的劲头来。我就在这种难以完成自我调动,又不甘心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空耗了两个月。借用他处的比喻:完全躺平也好,完全起身也罢,都不真正让人疲劳;真正耗人的,恐怕是既不完全躺下,也不完全起来,毕竟这是卷腹。事后我和身边人交流发现,怀有类似心态的其实并不止我一个。就此而言,在夏令营阶段就拿到OFFER也不是全然的好事——祝愿师弟师妹都能尽早拿到令自己心安的保底选项,如果有幸在前期拿到OFFER,也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,保持努力的劲头。
九月:基本上已经是收尾总结的阶段。继续背诵刑诉、民诉,同时抓紧补充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知识。在这期间,我还见缝插针地参加了法考。事后证明,我分配给行政法的时间实在太少,这成了我北大笔试的严重短板(连什么是“挂牌监督”都不知道)。在系统开放前的这最后一个月,身边朋友的心态普遍趋向恶化。尽管已经手握两个OFFER,但我也趋向低落和暴躁——毕竟焦虑有时并不源于现实威胁,而只是一种整体氛围。回过头看,我很想祝愿师弟师妹在九月份给予自己他人更多的谅解,毕竟九月同样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月份。
总结来说,在长达半年多的保研历程中,任何人都难免受到奇奇怪怪的扰动,我们不必把其他人想象为水火不侵的钢铁战士,因为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焦虑;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低效而陷入自我否定,毕竟暂时的停滞是人之常情。假如你原本就喜欢学习,那么享受法学阅读就好,不用总想着七七八八的事情。假如你像我一样想法很多,也不必困扰,只要兜兜转转地走下去,我们总归能找到一点答案。
五、学习材料推荐
个人以为,保研的一大好处,就是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、质量最高的著作来读,而不必非要阅读目标院校出版的教材。于我而言,这种自主选择的感觉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快感。当然,如果非常重视针对性,倒也可以把目标院校的教材作为主要的复习资料,这点纯凭个人喜好而定。
综合而论,对于法硕的备考而言,民法最为重要,商法、刑法次之,其他科目又次之,对于民法的阅读始终是复习的重中之重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可以在法硕与民商的赛道之间无缝切换。而对于占比较小的科目,如果时间实在不足,只阅读法考教材或许也能通关。这里主要就我比较有心得的学科向大家推荐。
(一)民法著作推荐
首先,对于最最基本的背诵性内容,推荐钟秀勇老师的法考《精讲卷》。我原本对法考教材不抱太高的期待,没想到钟老师的教材不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非常全面,甚至还包含了不少拓展性的知识,例如流动质押、保兑仓交易等等。当然,钟老师所写的毕竟是一本法考教材,必须放弃不少学理性的内容,比如说侵权行为的三阶层与四要件之争那里,写得就缺少体系感。所以这本精讲卷还是只能作为应试的辅助。
其次,在各路教材里,仍然要首推王泽鉴老师的著作。虽然在《民法典》颁布后,大陆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少围绕民法典的教材和评注,但就基础性的知识原理来说,王泽鉴老师的著作仍然是不可取代的。事后复盘来看,阅读王泽鉴老师《民法总则》的过程极大提升了我的功力。当然,阅读“天龙八部”或“九阳真经”并非一日之功,如果比较着急的话,也可以先浏览王老师的《民法概要》。
再次,针对各个细分领域:民法总则另外推荐梁慧星《民法总论》,朱庆育《民法总论》可作为进阶;债法推荐刘凯湘《债法总论》、韩世远《合同法总论》,王洪亮《债法总论》可作为进阶;物权法推荐刘家安老师的新版教材,崔建远《物权法》可作为进阶;侵权法推荐程啸《侵权责任法教程》,程啸《侵权责任法》可作为进阶;对债法分论、担保法等,可综合使用社科院评注、中南评注、《担保解释理解与适用》等比照学习。另外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四卷本《中国民法学》也是非常棒的参考资料。
(二)刑法著作推荐
单就背诵而言,柏浪涛老师的《精讲卷》无疑是最佳资料。在某种意义上,这本书也可以被当作张明楷老师著作的导读。但是与钟秀勇老师的书一样,这本书也为了考试的方便而牺牲了学理价值,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不严谨,比如其撰写立场并不融冠,总是在主观违法性论与客观违法性论之间反复横跳。
学术教材方面,当然首推张明楷《刑法学》。如果只以复习总论为目的,那么第五版《刑法学》也还堪用,不过如果涉及分则,还是需要使用更新后的第六版。对于备考北大的师弟师妹来说,陈兴良老师的《规范刑法学》也是理应关注的文本。我还想推荐一本有点偏门的著作——林山田《刑法通论》。该书采用的是比较折衷的三阶层体系,而且文字量不大,可以用来深化对刑法总论的理解。
对于法硕来说,诸如张明楷《外国刑法纲要》这种深度的书并不必要,如有兴趣,可以上岸后再读。
(三)法律英语材料推荐
保研英语主要是考察口语能力,可以和朋友组成口语小组一起练习。有人曾向我推荐过何家弘老师的《法律英语》,据说专业性很强,但我自己没读过。其实就我观察,保研英语面试并不强求对法律专业词汇的理解,而且还往往偏向生活中的口语,有点类似于雅思的PARTⅠ和PARTⅡ,所以备考过雅思的朋友会有一点点优势。个人推荐阅读China Daily上关于法律的内容,不管网页还是公众号上的都可以。在阅读后,在口语小组的朋友分主题讨论,会有别样的收货。基础比较好的师弟师妹也可以听一听BBC 6 minutes这个栏目,并尝试模仿,以此提升自己的语调和用语习惯。另外如前所述,推荐读一读《民法典》的英译本,在威科先行和北大法宝上都能找到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步,那么即使北大国际法学院的英语考核也可以顺利通过。
英语能力往往是综合性的,并不容易做很有针对的准备。反过来讲,我们也不需要担心于自己的准备措施缺乏针对性,只要坚持正向的积累,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。
(四)其他著作推荐
苏珊·戴维《情绪可控力》、李松蔚《5%的改变》。是的你没有看错。一定要推荐这两本书,因为保研的过程中心态真的很容易崩。这两本书都非常温柔,还提供了许多亲测有效的小技巧,可以极大地提升幸福指数。《情绪可控力》曾经真实地安慰到七月份的我,《5%的改变》也解开了我不少疑惑。如果实在学不下去了,不妨从法学中跳出来,到这两本书里放空一下。毕竟没人规定在保研期间只能埋首于法学专业书。
六、院校专业分析
得益于前期上海交大的OFFER,我没有使用海投策略,前后只经历了四个项目。需要特别提及,对于我的本科学校来说,以下所有项目在考核入营资格时,均以前五或前六学期的学业分数排名为依据,而不使用保研综算排名。换言之,竞赛加分并没有许多同学想象得那么重要,成绩排名才是决定性的因素。根据我个人的观察,除了北大国际法学院和上交凯原法学院,大部分学校对于竞赛奖项的态度都比较冷淡。这倒也不足为奇,毕竟报名人数实在太多,招生工作非常繁重,各院校普遍缺乏认真审核学生简历的人力资源。因此必须郑重地提醒师弟师妹们:成绩排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,其次是英语成绩,再次才是大大小小的竞赛和表彰,千万不要本末倒置,以学习时间为代价参加过多的比赛。再说,本科本来就是打好思维基础的阶段,没有什么活动比阅读的效益更大,过多的竞赛确实会耽搁我们读书。
下面介绍的项目按照夏令营开放投递时间的先后排列。
(一)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(STL)
STL位于深圳,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项目。该项目同时教授中国法与美国法,假如采取中国大陆的学科划分,那么可以认为其教学内容以民商法为主。在STL完成学习之后,毕业生可以拿到中国法律硕士(J.M.)与美国法J.D.两个学位。如果希望理解STL的教育理念,可以阅读茅少伟老师所撰《STL法学教育的12345》。
每年STL的夏令营招生启动都非常早,是保研中第一个接受投递的院校。在各个学校中,STL比较注重投递材料的质量。依照要求,需要撰写英文的简历与个人陈述各一份。如果自己应付不来,也可以请机构的师兄师姐帮忙。投递STL时一定要有英语成绩,准确地说,一定要有雅思或者托福成绩,六级没有效力。如果不存在更好的机会,或者完全不考虑其他学校,可以花时间考一个GRE或者LSAT,确保入营。我自己没有实际参与STL的夏令营考核,根据往年其他朋友的转述,正式举办的夏令营为期数天,会通过小组报告等形式考察大家的综合能力,特别是英语能力。
除了夏令营之外,STL还会在后期开设所谓“迷你营”,类似于预推免,入营要求会有所放宽。所以如果夏令营失利,在后边还可以继续尝试。
(二)上海交通大学学硕
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是全中国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,也是全中国第一个开设夏令营的法学院,其实力不容小觑。尤其是如果考虑在上海工作的话,上海交大是极佳的选择。对于法本的同学来说,上海交大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,即学硕与法科特班(法硕),学硕在夏令营阶段不进行专业分流。上交的的夏令营开设非常早,以我这年为例,上交在6月15日即公布入营名单,数天后开展夏令营,七月初即可查询考核分数。
上海交大夏令营的一大特点是窄口径入营、宽口径录取。
上交的入营条件卡得很严,每所学校原则上只享有固定的入营名额,非传统强校则几乎没有名额。不过这也并非绝对,如果有较高的英语成绩,或者颇有含金量的竞赛经历,是可以破格予以考虑的(一般认为,上海的几所法学院都很重视英语素养)。在往年里,我的本科学校只入营2名学硕,2022年则增至3名。我自己能够入营上交学硕,除了得益于上交的破格扩招,还得感谢朋友们的雅量——有两位排名在我之前的朋友都基于自己的原因没有报名学硕,使我能够侥幸入选。
如果成功入营,就基本确定可以拿到OFFER了,因为上交的考核难度并算太大,而且在录取时还存在大规模的递补。套用一位前辈的说法:上交夏令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考核学生,而在于最大限度地展示自身的诚意与实力,以此留住最优秀的一批学生。上交的考核分为两部分,即面试和模拟法庭。面试形式是所谓的“简历面”,也即先由学生做自我介绍,然后三位面试老师就刚刚自我介绍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追问。追问不一定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法律知识,也可能单纯是带有学术趣味的交流。比如说,我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“你认为鉴定式案例研习的培养模式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”。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自我介绍的内容,将老师的提问引导到自己擅长的方向。面试还包含一道英语问题,即问即答,注重表达的流畅度。模拟法庭由带教律师负责组织,主要考察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,总体来说要求也不算严苛,但准备时间比较紧张。在某种意义上,上交的模拟法庭更接近于一次热闹的教育活动,竞争色彩并不浓烈。基于大家的经验观察,在最后评定考核分数时,面试的占比要更大一些。
(三)中国人民大学法硕
人民大学的法学实力自不必言,而且相比于规模较大的法学院,人大、北大的法硕都能获取更为丰厚的学术资源,在教育质量方面和学硕没有多少实质差别。不过两校的考核难度也相应较高,在理想情况下,应当把民法、刑法两科都复习到“准学硕”的程度。
笔试范围包括民法和刑法,两门学科各占一题,作答时间总共一小时。我们这一年的考核形式是法条分析,往年也采取过案例分析的形式。作答格式没有硬性要求,有点类似于法考主观题,条理清晰即可。不好说题目到底是简单还是困难,也有其他朋友说难度不大,但我个人感觉民法的考核内容有点冷门,是一个我到现在也没有眉目的争议问题。考完之后我以为自己答得很烂,emo了一上午。
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英文面试,二者依次进行。每组面试六名同学,采取所谓AB角色面试的形式。在专业面试环节,首先将所有被面试者分为A1、A2、A3、B1、B2、B3六个身份,其次由每位同学进行为时一分钟的自我介绍,再次每个人回答一道题目,复次按照A1→B1、A2→B2、A3→B3、B1→A1、B2→A2、B3→A3的顺序评价另一位同学的回答。英语面试环节与之类似,首先大家共同阅读一段英文材料(有限时),随后每个人就材料所涉话题随意谈谈自己的体悟,最后也是按照A1→B1、A2→B2、A3→B3、B1→A1、B2→A2、B3→A3的顺序评价其他同学的回答。如果还想更详尽地了解AB角面试,可以上网做进一步的检索。
这里还需要提及考核范围和各科目占比问题。根据官网通知,理论上的考核分布为:
对于通知里的表述,有两点值得稍稍注意:(1)尽管法理学、XF学也在考试范围内,但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考核范围似乎仍然以民刑为主,尤以民法为重,所以在复习时应当有所侧重;(2)虽然理论上外语能力考核只占30分,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是分差而不是分数的绝对值。举例而言,A同学在专业面试拿了60分,外语考核拿了27分;B同学专业面试拿了65分,外语考核却只拿了20分。于是A同学的总分高于B同学。据我观察,外语能力考核的分差并不算小,因此仍然值得重视。
人大考试的后勤要求较为繁琐,诸如环境、设备、网络、草纸、扫描软件等,全都需要提前调试和演练。万一明年仍然是线上考核,一定要仔细看通知,严格按照要求布置相关条件。
(四)北京大学法硕
北大的考核范围包括民法与民事诉讼法、商法(主要集中在公司法)、刑法与刑事诉讼法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。所有部门法的考核都有一定难度,不能掉以轻心。在取消了此前的“白名单”制度后,北大法硕的入营条件大为放宽,加之北大允许同时尝试学硕和法硕,因此大家的报名热情极高。从实际效果看,北大法硕的入营人数比人民大学还要多,竞争也相应地更加激烈。另外,北大的选拔是惟实力论的,在所有成功入营的同学中,只以笔、面试取人,不太考虑本科院校的名分。
笔试推荐使用鉴定式作答,三门实体法皆然(很惭愧,我自己并不掌握行政法的鉴定式方法)。使用鉴定式既能搭建起清晰的逻辑框架,易于审阅,同时也能充分展现自身的理论素养,这在北大考核中是极为有利的。跳出考试本身,平日里进行鉴定式案例研习的过程,也能让自身的法学功底更为扎实。所以如果所在本科院校提供鉴定式教育,强烈建议选择相关课程;如果学校不开课,也最好能下定决心自学。对于刑法的鉴定式,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刑事法判解”、“刑法小学堂”,也推荐阅读《车浩的刑法题》。民法的鉴定式注重请求权基础思维,可以关注微信上的“起源计划”,并且阅读吴香香老师的《请求权基础——方法、体系与实例》。王泽鉴先生的《民法思维》,以及自德国翻译来的《如何解答法律题》,本质上也是对请求权基础思维的讲解,但是个人感觉这两本书更适合作为深化拓展的材料,初学者直接去读可能有些难度。
北大的面试流程比较精简,先是抽题作答,然后是选取同组内任一其他同学的答案进行评析。评析环节要积极地举手抢答,这样才能挑到自己最希望评析的对象。
七、保研寄语
也许前面的诸多介绍与建议会使你感到焦虑;请不必如此,因为我是在描述某种理想的应然状态。在实际操作中,每个人多少都会有怠惰、迷茫、纠结、恐惧,我们很难总是遵循理想的计划。这也是我花费很大篇幅梳理自己保研时间线的原因所在:如果说这份私人化的回顾有什么普遍意义的话,那就是它部分揭示出所有个体都会面临的困境。即使是事后被视为卷王的人,大多也是在跌跌撞撞中度过的。我们无法控制自己遭遇的境况,只能多多体谅自己,本分做事,并安然接受最后的结果。当然,有些人还是更为幸运,他们对学术保持着莫名其妙的兴趣,是兴趣支撑着他们度过哪怕最难过的日子——祝愿你像我一样,永远保有这份兴趣。
清北研读间
【民商法学】我的清华民商法学保研路——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
【STL】一路曲折上岸北大国际法学院——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?
名校法学硕士/法学博士深度解读
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精品学科